德育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管理>>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深爱?

发布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0

孩子只有从小感受到充分的爱,才可以安心做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对于爱这件事,大多数的父母都很自信,如今的孩子是家中最受关注的存在,他们所拥有的条件和资源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然而事实是,生活条件好了,缺爱的孩子并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变多了。这是因为家长眼中的关心,孩子感受到的未必是爱,反而可能是桎梏。当孩子无法在父母的养育里感受到回应和共鸣,自然感受不到爱意。很多家庭不缺少爱,缺的是传递爱、表达爱的能力。

如何让孩子感觉自己被深爱?最简单的做法,是从沟通入手,比如可以从常说下面这4句话开始:

1.“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很爱孩子,却经常忽视、否定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小,他的感受并不重要:孩子养的花枯萎了,很伤心,“这点小事有什么的,再买一盆不就是了。”家长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别人,孩子很生气,“你怎么这么小气?要懂得分享。”事实上,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恰恰是父母重视、理解他情绪和感受的时刻。当自己的感受被重视,被接纳时,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安全感、价值感。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可以带领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表现出什么情绪,家长首先要能稳住自己的情绪,认真地告诉他:“你的感受很重要。”能够跟着孩子一起开心、快乐,也允许他生气、难过、委屈、失望。这意味着家长看见了眼前的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孩子从家长的反应中确认了自己的重要性,能够更快的平静下来。再进一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我很理解,养的花死了,你很难过,还有点自责,是吗?”

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被准确表达了出来,获得共鸣,就会产生温暖和被爱的感觉,亲子之间建立起情感链接,孩子会更加信任父母。即便不能满足孩子,或是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也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理解。”比如不给孩子买玩具,家长可以说:“我不给你买玩具,你感到很生气、很伤心,对吗?我很理解。”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我尊重你因为没被满足而生气、伤心,这时候我愿意一直陪着你,不会责怪你不该有情绪,不该有需求。这就是一种无条件的爱。

2. “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提醒着家长除了外在表现,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其中,来自学业上的压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教育,是破坏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很多时候,让孩子感到绝望的不是失败和挫折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其寄予厚望,不惜倾其所有把他打造成自己想象中那个“完美的孩子”。当孩子遭遇大大小小的失利时,家长的反应是失望、嫌弃、否定,把当下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人生等绑在一起,给孩子很大压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就会用外在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时,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爱的。于是,他们内心非常恐惧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没考好、成绩退步、遭遇挫败时,他们内心已经很不好受了,自信心“摇摇欲坠”。
越是这些时刻,越需要家长的接纳和爱,会给孩子内心注入巨大的能量,让他能够鼓起勇气重新振作起来。告诉孩子:“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就是让他明白: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原本的你就很好,就值得被爱。在孩子失败、受挫的时候,家长多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代替指责、辱骂,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内心越来越强大。

3.“没关系,爸爸妈妈陪你一起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太能忍受孩子犯错,即便是筷子掉地上这种小事,他们也会发火,指责孩子没用、笨······殊不知,家长对待孩子犯错时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家长需要认识到:犯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历程,他们正是通过犯错来学习,积累经验。如果家长每次都小题大做,过分苛责孩子,会导致孩子为了避免犯错而减少探索行为,畏手畏脚。还会在犯错后为了避免责罚而学会撒谎、甚至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往往是敏感紧张的,不能舒展地做真实的自己,活得小心翼翼,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当孩子犯错了,家长保持情绪稳定,告诉他“没关系”,然后再用正面的语言引导他认识错误,学会解决问题。这才是处理孩子犯错的重点,而不是单纯的指责,发泄情绪。家长对孩子犯错多一些包容,控制好情绪,孩子内心安全感充足,会更加勇敢地去探索、试错,发展各项能力。这份被接纳、被爱的底气,让他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敢于向家庭求助。

4.“我很愿意听你说”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这很重要。你只有真正去了解他,理解他,成为他的朋友,你才能真正关心到他的成长。成为他的朋友,不仅是要陪他玩,哄他开心,更要走入他的内心,听他的心声,站在他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替他着想,完成共情。”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认可,时间久了,越来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放下高高在上的成人思维和偏见,俯身进入孩子的世界。不管发生什么,孩子说了什么,都不要带着偏见,去随意揣测他、怀疑他、指责他,多信任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先学会做一个倾听者,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我很愿意听你说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孩子。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总结起来,无条件的爱落到实处,无非就是几个关键词:尊重、接纳、理解、信任。家长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会更好地感受到你的爱。

注:本文章引自网络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https://syzx.hebtu.edu.cn) ©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ikeibm@126.com电话:0311-87260009 地址: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民文巷1号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