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管理>>教师论坛 教师论坛

李丰旭: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谈《猫》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8-11-16 浏览次数:0

《猫》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勾画摘录原文,概括文章内容;

2、分析文中语句,感受作者对三只猫的情感;

3、探究“亡猫之痛”,感悟客观公正的处事态度。

一、导学: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动物都非常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种小动物——出示猫的可爱图片,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自学:

(一)教学铺垫

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读一读,记一记

污涩wū sè                 怂恿sǒng yǒng   

一缕lǚ                     蜷伏quán    

怅然chàng                 诅骂zǔ 

红绫líng                   惩戒chéng jiè

畏罪潜逃qián               虐待nüè

屋脊jǐ                     凝望níng

读记字音字形,标注在书上。

(二)说猫

1、速读课文: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速度课文,概括内容,落实概括内容的方法:记叙要素提取法:人物+地点+事件。

2、默读课文,勾画、摘录文中语句或自己概括完成96页表格。对比说说三只猫的生存状况。

微信截图_20181116103903.png 

教师示例:首先从猫的来历看: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舅舅家送的,第三只猫是从门外捡的。相比前两只而言,它是不请自来的,我们还可以猜测它可能是走丢或被遗弃的。

对比三只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来说三只小猫,明确第三只小猫较前两只小猫的不同。三只小猫生存状况虽然不同,但无一例外以悲剧结局,都是“失踪或死亡”。面对小猫的亡失,作者的表现也不同。

三、互学

1、跳读课文,勾画出小猫亡失后体现“我” 情感变化的句子。

学生很快找出这些语句并明确: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学生对比、齐读这些语句,清晰感受到“我”的情感变化。

2、再读15~34段,探究: 第三只小猫的悲剧命运和作者永不养猫的原因。

学生齐读课文,讨论探究。

四、助学

“第三只小猫的悲剧命运和作者永不养猫的原因”是难点,教师引导:

1、悲剧命运的制造者是谁?

2、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永不养猫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学生探究回答形成板书:

微信截图_20181116103919.png

   学生通过板书的直观的再现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和作者的情感,自然感悟到文章主旨: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wù),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五、拓学

1、联系文章,发挥想象,说说第三只猫在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逃到屋瓦上后心里的冤和怨。 

2、比较阅读夏丏尊的《猫》、 靳以的《猫》、 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感悟:

 “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教学设计。这是我这次到龙化中学授课的最大感受。

《猫》是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小说,被选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在文章的预习提示里,有这样的话:“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这句话中有两条关键信息,一是作者善于在家庭琐事中和脉脉温情中寄予哀愁的情绪,二是作者的文字,有着质朴和真率的特点。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这一篇《猫》,就包含了上述两条信息的所有内容。阅读和讲解这篇文章,很容易主题泛化,即保护动物,善待生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等等。但是,若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三次养猫的经历,次次都在写“痛”。痛人性的冷漠,痛世情的淡漠,痛对弱者的欺凌,痛对生命的不尊重。三妹夺去了猫的平等,周丫头夺去了猫的自由,而“我”则夺去了猫的尊严。说到底,这三只猫的失踪或是死亡,其实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三只猫的悲剧命运不也是生活中小人物的真实写照吗?作者的这篇文章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他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呼唤对于人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得出作者写作《猫》的主题为: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然而这样一个主题,我能理解感悟到,可是这一主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有深刻的体会。如果一味讲给学生,那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不是学生生成的理解认知,又何谈对文本的解读感悟?我和同组的老师多次研讨交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这篇文章的主题: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wù),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这样的多次研讨,反复修改,终成上面的教学设想。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只有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是最好的。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https://syzx.hebtu.edu.cn) ©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ikeibm@126.com电话:0311-87260009 地址: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民文巷1号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