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科研管理>>教师论坛 教师论坛

秦琳: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发布时间:2017-04-14 浏览次数:0

            秦  琳

前几天听了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讲座,感触颇深,现将一些体会和老师们分享,希望能对老师们的专业化成长有所帮助。

一、            我校目前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现状

1.大部分教师有成长的动力和需求,但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建议学校可以请一些教育理论的专家或者找一些相关视频不定期的做一些培训。除了要请进来还要积极的走出去。

2.受规模的限制,更多的老师各自为战,不能充分发挥教研组对教师成长的作用。有些学段个别学科只有一个老师,这个客观条件确实限制了教师的成长。

3.受生源影响。有些老师把自己成长的停滞归结于所教学生质量不高。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个在重点高中教理科班实验的同学跟我说,他想向校领导申请去教文科普通班。理由是他想知道自己到底教能不能把学生教会。因为他的学生不用教就会做题,他所做的就是每天研究竞赛题。当然我觉得他有向我炫耀的意思,但是也确实说明了一个道理:所谓教学相长,不是学生水平越高你的教学水平就越高,而是学生对教学能力的需要越高,你的水平才越高。面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我们不得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这不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途径么?

4.优秀教师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们有特级教师,学科名师,骨干教师,但是我们缺乏有效的机制把这些整合起来。这些优秀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二、            三次成长论

钱教授把中学教师的成长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次成长(1—5)年,在这个阶段,教师主要以模仿学习为主,重视技能的掌握。这之后大部分教师将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钱教授称之为高原期。进入到这个时期的教师有以下几个标志: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

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再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

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

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

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我和我周围一些老师都或多或少具备上述特征,这一发现让自己有些惭愧。而钱教授后面这句话更使我脊背发凉,“据观察,大约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老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

三、在“公开课”中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突破瓶颈尽快实现第二次成长呢?钱教授提供了一个思路:充分利用公开课或者是评优课的机会,形成8个微成果,他称之为“1+8套餐理论。

对于评优课和公开课很多老师是把它们作为任务来完成,拿个奖就没事了。很少进行书面的整理和反思。评优课和公开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挖掘出来。可以说钱教授的“1+8”套餐理论把公开课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八个微成果不能一一尽述,我就以第一项原生案与文献综述为例,解释一下该如何操作。以前我们备课也会借鉴已有的相关成果,但是很少人会把备课的过程写成一篇有深度有广度的论文。文献综述似的备课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体现六个方面的内容:

    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研究处于什么状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你得到了什么结果?

    你的结果与已有的结果相比改进了什么或得到了什么新东西?

如能将这六方面详尽阐述,不仅可以把这堂公开课准备得很充分,还可以得到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何乐而不为呢?

    任何一种理论包括钱教授的“1+8套餐理论”都只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方法,关键还是老师们要有成为名师的动力和进取心,把讲台当作教学的前台,把课堂当作教研的舞台,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学校,为了学生,悉心教学,潜心教研,正高在向我们招手。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https://syzx.hebtu.edu.cn) © 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ikeibm@126.com电话:0311-87260009 地址: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民文巷1号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